欢迎访问 工程法制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安全

亳州市积极推进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公租房全程信息化管理

时间: 作者:admin 来源:

  近年来,亳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住房保障领域的应用。作为全省市级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升级改造试点城市,先行先试,积极推进“互联网+住房保障政务服务”,努力打造“功能全面、界面友好、群众便利、管理高效”的住房保障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安徽省率先完成住房保障申请审核“一网通办”,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公租房管理服务效能。

  一、加快升级改造,实现公租房全程信息化

  亳州市按照“便民利民、管理高效”的要求,对原有住房保障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构建公租房申请审核、轮候配租、合同签订、运营管理、信用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平台。通过与安徽政务服务网对接,实现公租房网上申请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互联互通;通过开发移动端应用,实现公租房业务申请办理和查询更加方便;通过大数据、电子证照、个性化表单应用,实现公租房申请简单便捷;通过大数据共享和智能比对,实现公租房审批精准高效;通过电子签名的应用,实现公租房合同网上签订;通过对系统功能模块重新设计,实现公租房管理流程和标准统一规范;通过集成全过程信息,实现住房保障全过程档案电子化管理;通过对存量数据进行贯标改造,公租房数据符合规范、标准统一,实现了公租房数据贯标联网。

  二、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公租房申请办理便捷化

  优化申请流程,凡通过大数据可查的信息、电子证照可查的证明一律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通过大数据应用,系统自动识别申请人身份信息,自动调取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身份、户籍、住房等基础信息辅助表单填报。依托电子证照技术,取消了单身证明、房产证明、社保证明、公积金证明、低保证明等十多种纸质证明材料,基本实现“零证明”。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开发PC端和“皖事通”移动端公租房申请全程网办系统,申请人可以进行全天候网上办理。通过安徽政务网或皖事通个人中心,申请人还可以实时跟踪查询申请审核进度,真正实现公租房申请材料大瘦身、全程网上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三、依托大数据共享,实现公租房审核精准化

  依托亳州市大数据平台,将各部门数据共享、关联调用,公租房审批由原来的“多部门来回跑”的串联式审批模式转变为大数据比对的“不见面”审批模式。大数据系统自动推送申请人的房产、车辆、公积金、低保、残疾、税务、社保等信息,管理人员只需点击“大数据比对”按钮就自动进行审核,提高了审批效率,基本实现当天办结。且有效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保证了公平公正。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数据动态更新功能,对保障对象家庭条件变化情况进行实时比对,实现了对保障对象的精准监管。

  四、优化系统功能,实现公租房管理规范化

  按照操作便捷、功能齐全、标准统一的要求,将系统管理功能优化整合为申请审核、分配管理、保障对象管理、房源管理、续保管理、查询统计和系统设置7大模块、23项管理菜单,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公租房信息化管理流程和标准,配置了市、县(区)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公租房运营单位、基层政府、社区等多级别管理用户,构建起完善的网络管理链条,实现了公租房申请审核、轮候配租、合同签订、配后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全过程数据实时同步、动态分析、自动预警功能,促进公租房管理提质增效

  五、搭建信用管理平台,实现行为监管动态化

  借助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研发了亳州市住房保障信用信息管理平台,搭建信用信息采集、录入、认定和信用修复等功能,形成全市统一的住房保障信用信息数据库。县区住房保障部门和运营单位根据职责和权限,通过住房保障申请审核、轮候配租、后期使用以及退出管理等各个环节动态采集相关主体的失信行为,按轻微失信、较重失信、严重失信3个等级录入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供全市住房保障部门查询,实现了住房保障信用信息的动态管理,成为全省首个启用住房保障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的城市,真正将住房保障信用管理制度落实到违规处置实践中。

  六、主动信息公开,实现住房保障工作透明化

  在安徽政务网和“皖事通”亳州分厅首页搭建了公租房专题集成模块,主动公开公租房房源、政策、办事指南、咨询投诉电话等基础信息和公租房审核、轮候、配租、失信名单等结果信息,实现全市公租房数据信息全公开。基于GIS技术,实现房源区域展示、位置标注、位置查询、空闲房源查询等。房源信息、失信名单、轮候名单、公示名单数据和系统互通,并实时自动推送至相应信息公开模块中。实现让群众“办事有指南、填表有示范、政策能查询”,让公租房保障结果及时公开。

  七、自动集成数据信息,实现住房保障档案电子化

  开发建立住房保障电子档案管理模式。通过自动记录房屋使用维修、申请审核、轮候配租、网签合同、租金缴纳、补贴发放、续保退租等信息,形成了公租房房源和保障对象“一房一档”、“一户一档”的电子档案,实现申请过程、审核过程、配租过程、使用过程的电子化档案管理,并提供电子档案查阅和批量下载的功能,实现住房保障信息留痕可追溯。


原文链接:http://dohurd.ah.gov.cn/public/6991/539852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安徽省1-9月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快报

下一篇:发挥行业优势 强化“造血”功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定点帮扶湖北红安发展建筑业观察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法制网 gcfzw.zgtlgcjz.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8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