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法制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质量工程

人民政协报:万里不隔皖疆情

时间: 作者:admin 来源:

  

  “太美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如此迷人!”近日,在“皖疆融情”各族青少年交流营活动结营仪式现场,来自安徽省对口援疆县——新疆和田皮山县第一小学的学生阿布都热合曼开心地分享了他在黄山的所见所闻。

  由安徽合肥市瑶海区承办的“皖疆融情”各族青少年交流营活动,是安徽省唯一入选国家民委2023年“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全国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以瑶海区红石榴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为活动平台,依托长淮新村小学与皮山县第一小学共建机制,邀请和田地区各族青少年来到安徽研学交流。

  这场青少年研学交流活动,也是安徽省与新疆对口援建交往交流交融“三交”活动的缩影。近年来,近1000名和田皮山少数民族群众、青少年、干部来皖交流、考察,3000余名安徽游客搭乘“皖和号”旅游包机、专列奔赴新疆;实施新一批5市接续结对帮扶皮山县16个乡镇,在助推产业发展、加强交往交流、强化基层建设等方面开展共建;开展两地“最美家庭”结对认亲活动,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彼此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着皖疆人民的心田。

  安徽省合作交流办(省对口支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始终把对口援疆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扛在肩上,仅“十四五”期间,已安排援疆项目47个、资金12.66亿元,选派各类干部人才1556人,有力促进和田地区皮山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文化大省,安徽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化皖疆文化交流互鉴,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组织开发少数民族家庭智慧教育终端,在1000户农牧民家庭中开展教育试点。指导皮山本地优秀教师录制适合本地学情的优质课例。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中华文化耀和田”“文化润疆·宣纸印象”等系列活动,组织黄梅戏剧团队赴新疆和田地区7县1市交流演出11场,联合拍摄制作电视剧《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积极协调省属高校支持和田学院筹建,共计捐赠图书22.7万册。选派46名骨干教师组成4个小组团支援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

  资料显示,在结对过程中,安徽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领头雁、压舱石作用,深化“种子”作用,发挥结合皮山县居民诊疗需求及县域外转诊病种等实际,通过柔性引才邀请省内医疗专家组成“小组团”赴疆开展工作;派出6个农业科技小组团,指导林果升级、畜禽换代等;支持皮山县技工学校创建高级技工学校,年均培养各类技工600余名;组织300余名教职工来皖培训。此外,围绕新疆黑枸杞资源保护、规模化种植与开发以及皮山县红羊高效繁育及肉羊产业化等领域加强技术帮扶……

  对口援建,持续增进当地群众的民生福祉是应有之义。据介绍,安徽坚持把80%以上援疆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投入到基层。其中,在安徽医疗援疆帮扶下,皮山各级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大幅提升,90%以上常见、多发病在县域内得到有效治疗。

  “从皮山县到安徽,虽然有万里左右的空间距离,但阻隔不了深厚而坚固的皖疆情。”安徽省合作交流办(省对口支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王弘毅 记者 胡方玉)

  


原文链接:https://fzggw.ah.gov.cn/ywdt/mtjj/shsy/1487739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安徽日报:对口援建同筑深厚“皖疆情”

下一篇:安徽日报:我省强化中秋国庆期间市场价格管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法制网 gcfzw.zgtlgcjz.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8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