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法制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科技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时间: 作者:admin 来源:

  

  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才能有效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供求矛盾,更好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产学研融合涉及主体多、链条长,如何激发活力、增强合力?在江苏江阴市采访时,“一根绳”的故事带给笔者不少启发。

  2020年,南京理工大学在江阴启用新校区,鼓励科研人才深入企业开展合作。几年间,产学研深度融合催生不少创新成果,其中就包括学校与江阴法尔胜泓昇集团共同研制的“高强绳”——碳纤维索。这种新材料比传统钢索重量更轻,抗疲劳、抗腐蚀性能更好,如今已应用于多座新建桥梁项目。

  产业创新的澎湃动能,来自科技创新这个驱动引擎。上世纪80年代,“星期天工程师”在江浙一些地区兴起,企业纷纷邀请上海的高技术人员传授先进技术,奠定了当地制造业的基础。同样是这个思路,江阴坚持产学研紧密合作,近年来与多所高校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但推动纺织、钢铁等传统产业推陈出新,也助力风电光伏、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可见,产业发展离不开“学”和“研”的基础支撑。如果把产业比作大树,科研探索就像根脉,根扎得越深,树长得越茁壮。反过来,“学”和“研”,也离不开产业这个“应用场”。只有把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搬”到生产线,才能检验其应用价值,更好指导下一步科研实践,技术和产品也只有完成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变,才能真正惠及千行百业,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应当看到,当前产学研深度融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科技创新供给看,科研成果转化率还不够高,大量创新资源尚未形成现实生产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2022年我国科研单位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3.3%,高校仅为3.9%,有待进一步提升。从产业创新需求看,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广大企业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需求迫切,需要依靠创新提升竞争力。

  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才能有效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供求矛盾,更好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一方面,在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比如,南京理工大学设立江阴校区之初,就注重在学科专业布局上与当地产业高度契合,既为企业提供建模仿真、基础研究等支持,也鼓励科研人才到产业一线找课题、解难题、补短板,精准对接产业所需。另一方面,在产业创新“最后一公里”,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比如,通过在企业设置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加强企业创新要素支撑,以市场为导向指引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方向,提高成果转化质量。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畅通产学研合作链条,构建协同高效创新体系,激发创新要素集聚效应,创新源泉将更加充分涌流,持续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邱超奕)

  


原文链接:http://fgw.gxzf.gov.cn/fzgggz/cxhgjscy/t1834242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未来产业划定发展路线图

下一篇:低空经济蓄势高飞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法制网 gcfzw.zgtlgcjz.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8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