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法制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业工程

耕海而作,向海而兴

时间: 作者:admin 来源:

  

  累计产气超70亿立方米,产油超70万吨。2月1日,我国首个自营勘探开发的1500米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交出新的“成绩单”。自2021年投产以来,位于我国海南省陵水海域的“深海一号”持续高产稳产,成为依托深海优势、做大深海文章,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生动注脚。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当前,依托海洋资源的“蓝色经济”愈加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沿海省份正紧紧抓住“向海”资源特色,向海图强,为全国全域向海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开辟新路径。

  把握“海”的优势:传统产业“向新”发展

  “一、二、三,走!”清晨7点,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白基湾海域大黄鱼养殖基地已是热火朝天,养殖基地负责人宋向国和工人们将收获的大黄鱼打捞上秤。

  “这些鱼都将当天打包发车运往全国各地。”宋向国笑着说,养殖基地启用“深水区养殖模式”,实现品质和产量双提升,目前一共84口新型网箱,单过年这几天就能卖出上千吨鱼。

  靠海吃海,唱响海洋牧歌。从谋“一域”至耕“全链”,渔业养殖正“向新”发展:“从近岸浅海养殖到深远海离岸养殖,从传统人工养殖到自动化智能化养殖”的时代已悄然到来。

  2月4日,伴随着初升的朝阳,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离岸120海里的黄海海域,这个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的网箱箱体,再次潜入海平面57米以下的黄海冷水团中。

  “深蓝1号”养殖班组长杨立和养殖操作人员吴海军通过水下智能监控系统及声呐系统,实时监控着鱼苗采食情况和自动化设备的运转情况。

  “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底层海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是冷水鱼生长的绝佳之所。”山东海洋集团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林介绍,“深蓝1号”目前已经完成3次大规模收鱼,实现了全球低纬度远海养殖三文鱼和国产海水三文鱼养殖“零”的突破,这些三文鱼36个小时内就能发往全国,走上百姓餐桌。

  浙江象山县的北欧(中国)鲑鱼RAS陆基养殖场是亚洲最大规模的陆基大西洋鲑鱼循环水养殖工厂,目前一期工程即将完工,年产能将达4000吨,二期项目将在近期动工建设。未来,依托该项目,象山县将招引三文鱼上下游企业,构建三文鱼育苗、养殖、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

  “向海深耕”,已拉开新一轮的“耕海牧渔”大幕。

  挖掘“海”的价值: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上海是我国海洋经济最发达、海洋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预计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将超过万亿大关。

  激发“蓝色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上海市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龚正指出,要全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这个号召很快在上海崇明(长兴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落实:区内海洋领域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比大幅提升;集聚围绕价值链高端的创新研发载体,加快推进海洋装备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

  当前,沿海一带正抢抓“风口”,加速布局产业版图。

  海,包容万物,通达四方。从千年前“长海声中万国商”到新时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承载着中国人未变的“蓝色梦想”——那是对于开放和交流的渴望。

  转身向海、依港开放。从港口看我国对外开放,数十载耕耘终不负:上海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915.8万标准箱,连续14年蝉联世界第一;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枢纽港,通达全球集装箱港口,联通内陆腹地,已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相接的重要节点——沿着这条国际大通道,越来越多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新材料等产品也走进东盟国家。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激发全国上下向“海”要开放、要发展。

  新年伊始,沿着我国漫长的海岸线行走,由南向北,目之所及,一派生机勃勃:

  在广东,总投资约20亿元的广州南沙国际港航中心项目正式开建,这是南沙首个集航运调度、港航商务、口岸服务、商业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港航中心。

  在浙江,随着国际航行船舶“以星罗安达”轮缓缓靠泊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2号泊位,宁波舟山港全新的南美西航线顺利开通运营。

  在上海,全球集装箱航运企业马士基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的国际中转集拼中心正式揭牌,将推动上海港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展。

  起步决定后势。向“海”看,“抓紧干”,“中国开放之门”才能越开越大。

  


原文链接:http://fgw.gxzf.gov.cn/fzgggz/dqjj/t1798916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向海图强风帆劲

下一篇:“借地建港”激发临港工业新动能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法制网 gcfzw.zgtlgcjz.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8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