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法制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民用工程

高水平共建陆海新通道 打造韧性供应链体系 ——第七届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暨陆海新通道广西推介会亮点纷呈

时间: 作者:admin 来源:

  

  核心阅读

  群贤毕至,共襄盛举。在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框架下,9月18日,第七届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暨陆海新通道广西推介会在南宁举行,中国与东盟政商学界精英代表汇聚一堂,共商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商机,共谋建设区域协同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大计。

  本届论坛以“新通道 大平台 链未来——构建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 共建区域协同产业链供应链”为主题,聚焦“高水平共建陆海新通道,打造韧性供应链体系”等热点议题,大会嘉宾开展主旨发言、对话交流,推动务实合作,国内外重点物流企业现场签订一批合作项目,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走深走实,服务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大会同步举办5场分论坛。中国与东盟知名专家教授,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物流、贸易、金融和制造企业负责人,商协会代表等,围绕中国与东盟物流合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战略性、方向性话题以及热点、焦点问题展开研讨交流,贡献智慧力量。

  高层观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

  广西与东盟物流产业合作面临重大机遇

  贺登才认为,在中国与东盟物流合作方面,广西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RCEP全面生效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升级,广西与东盟各国物流产业合作发展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建议广西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打造综合性跨境物流枢纽,加快形成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双向流通、互为补充的物流运行体系;培育一流物流龙头企业,提升一体化跨境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推进供应链服务创新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业界交流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

  加快打造陆海通道国际物流运行系统

  汪鸣认为,物流合作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规模。在降成本方面,建议推动解决跨运输方式、跨作业环节瓶颈问题,打破物流“中梗阻”,鼓励物流资源共享,完善集装箱公铁联运衔接设施,降低公铁联运全程物流成本。加强物流服务合作方面,要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创新供应链协同运营模式,加强物流设施布局衔接、联动发展,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慧物流体系同步设计、一体建设、协同运作,支持产业生态融合发展。加强物流创新发展方面,要加快物流数字化转型,推进物流智慧化改造,促进物流网络化升级等。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

  持续强化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围绕如何加强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李牧原提出,中国—东盟之间持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既有强化多边经贸合作的重要性,更有促进各自经济复苏的紧迫性。要解决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的创新与驱动问题,她认为,必须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战略责任,创新组织模式,构成政策合力,统筹通道中“硬联通”和“软联通”任务时序,解决好基础货源支撑和增量市场空间的问题,并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升级推动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建设,加快提升陆海新通道国际化合作能力。

  泰国纳黎宣大学物流与数字化供应链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本萨·帕尼查甘

  提高中泰国际贸易的陆路运输效率

  本萨·帕尼查甘认为,目前泰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是中国、日本和美国,出口商品主要为机械、水果、橡胶等,中泰陆运的主要路线节点为:老挝边境检查站、清孔检查站、汶干检查站、莫达汉检查站、那空帕农检查站。通过中泰陆路运输多条路线的物流时间—成本—距离分析,与沿线各国相比,中泰陆路运输路线的通关成本较高,耗时较长。中泰两国要提高贸易的陆路运输效率,需要进行减少两国边境地区的重复检查、促进边境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工作,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物流服务,制定通用流程,特别是海关流程等。

  越南河内物流协会副会长阮春雄

  加强跨境物流信息互联

  阮春雄认为,目前越南物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是物流服务企业的能力不足,需要改善交货时间和提高货物可追溯性。为进一步完善进出口货物市场、进出口手续、运输时间等信息互联,在新的供应链环境下,中越两国的物流企业需要采用强大技术,更好地连通货物信息,这些问题都要求物流企业之间更加紧密地进行联系,以改善运营。为此,河内物流协会携20余家会员物流企业参加第七届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暨陆海新通道广西推介会,将与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深化合作,研究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助力构建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广西现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覃黎魁

  构建面向东盟的现代跨境物流服务体系

  建设畅通高效的跨境国际物流体系是中国—东盟物流合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构建面向东盟的现代跨境物流服务体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覃黎魁建议从三大方面着手。一是立足共建共享,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框架下,加快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港口、场站)智能化建设,建设五港联动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公、铁、水、海、空等物流基础信息互通互融。二是深化优势互补,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依托大型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冷链班列,打造陆海衔接的冷链物流集散基地,构建南北对流、东西互联的冷链物流环线。三是抓住RCEP新机遇,深化与东盟物流企业合作,构建跨境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促进东盟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晓东

  加快提升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围绕如何提升铁路物流体系建设来助力中国—东盟国际联运发展,张晓东提出,要通过品牌创建、设施创新、场站升级、组织优化、物流经营、信息数智、营销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把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与稳定铁路传统大宗货物运输基本盘有机结合、统筹谋划,加快构建以铁路运输为骨干、与其他交通方式深度融合的中国铁路物流体系。他认为,中国—东盟国际联运发展的关注点在于,通过基础设施高质量联通、技术装备高标准协同、运营管理高效率共享,及供需适配,进出口平衡性重构,下海登陆双循环转化的支持来获取更大发展。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所物流中心主任、博士、高级工程师甘家华

  加快综合交通和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甘家华认为,随着顶层设计不断强化,主通道布局加快形成,通道运量规模快速增长,通道运输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开放合作与带动效应持续显现。推动通道功能融合、产业融合,就要加快推进运输组织畅通,通过深入贯彻《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和制度规则软联通,并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四网融合”,强化跨区域、跨方式、跨国境信息互通,加快推进交通物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多家国际及国内智库机构特聘专家邹建军

  打造中南西南对外开放的航空物流枢纽

  邹建军认为,航空通道的本质是高时效性经济要素流通通道,具有规模大、成本优、效率高等特征的航空客货流量带。目前,南宁机场面向东盟的航空物流通道与枢纽建设已基本成型,未来需要实现“北拓、东进”的服务网络突破,以南宁为中心半径8小时运输距离的空地联运网络,积极寻求在便利化措施和安全管制政策等方面的突破,建立成本优势、升级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效率,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与转型营造良好航空物流生态环境。


原文链接:http://fgw.gxzf.gov.cn/fzgggz/jtfz/t1721944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广西深化与东盟交通物流合作 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下一篇:共建陆海新通道 中国携手东盟打造韧性供应链体系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法制网 gcfzw.zgtlgcjz.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8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