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工程法制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调研

广东第二批智能建造成果巡展⑥ | 智慧运维管理系统守护建筑“全周期健康”

时间: 作者:admin 来源: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发展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聚焦政策统筹、产业集聚、创新引领和融合发展等重点发力,指导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培育全链条产业生态、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建筑机器人创新应用等先导优势,同步开展试点项目及骨干企业培育工作,鼓励全行业在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慧施工等关键领域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完善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技术体系,为我省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近期,经企业申报、各市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及公示等流程,第二批省级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范例正式公布。与首批相比,这批案例在延续自主可控数字化设计软件、部品部件智能生产线、智慧施工管理系统、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筑机器人智能工程设备五大类技术深耕的基础上,新增“智慧运维管理系统”大类,构建起覆盖设计、生产、施工、管理、设备、运维的六大技术体系。本期为智慧运维管理系统篇。

  1、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运维系统

  成果概述: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运维系统通过创建物理对象的虚拟模型,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无缝连接。此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能够提高运维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决策过程。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智慧运维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健康状况,通过3D场景的实时数据同步,提前识别潜在的故障迹象,从而降低维护成本和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此外,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模拟复杂的运营场景,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化生产、供应链管理和资源利用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运维系统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成为未来运维管理的核心工具,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白云国际机场综合服务大楼智慧运维管理平台

  2、智慧建筑云平台

  成果概述:深圳智宇的“智慧建筑云平台”以全要素数据融合与智能化决策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基座。该平台深度集成BIM、IoT、AI技术,实现建造过程实时监控、精准预警与智能调度,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水平。通过协同引擎打破信息孤岛,支持设计、施工、运维等多方在线协同作业与数据贯通,优化流程,降低沟通成本。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进度预测、资源优化、风险管控等智能辅助决策,赋能项目管理提质增效。

  

  智慧建筑云平台综合展示分析

  3、基于BIM的智慧运维系统

  成果概述:基于BIM的智慧运维系统告别了传统运维纸质资料和二维图形管理方式,充分利用BIM模型优越的可视化3D空间展现能力,沿着资产管理、空间管理、安全管理、能源管理、环境监测管理、人员管理、日常维保管理、资料库管理的路径,将零碎、分散、割裂的信息整合,实现工程的数字化管理,解决了运维过程中因信息不全、二维图纸复杂等原因影响维保质量、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管理效率较低等问题。

  

  综合管廊智慧运营管控平台架构

  4、建科物联结构安全监测系统

  成果概述:建科物联结构安全监测系统以自研低功耗物联网、数据中台和智能算法,精准诊断故障,缩短了建设周期、实现了降本增效,全方位守护城市安全。该系统具备以下独特优势:一是实现了计算任务的智能分配,实时高效。二是配备自研低功耗物联采集模块,低耗便捷。三是数据中台集成大数据看板、智能预警等功能,实现功能集成。四是用户可通过“云端+小程序”灵活查看。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省内外60余个项目,覆盖多个工程监测领域。

  

  建科物联结构安全监测系统

  5、高层建筑幕墙玻璃破碎智能监测系统

  成果概述:该系统集成光学组合仪器云台与AI算法,首创玻璃幕墙异常全天候远距非接触监测技术。配备两轴云台实现外立面全域覆盖扫描,通过创新性多模态融合成像及大模型计算实时分析光学成像数据,可精准识别玻璃破损、异常,支持隐患溯源与风险预警。该系统已落地北广深超高层项目,替代高危人工巡检,弥补了无人机空域管制限制、坠机安全隐患、精度不足、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有效降低项目日常运维成本,为城市建筑安全运维提供智能决策支撑。

  

  高层建筑幕墙玻璃破碎智能监测系统

  文|记者 符映雪


原文链接:http://zfcxjst.gd.gov.cn/xwzx/tpxw/content/post_47814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新乡:“以旧换新”助力市民安居再升级

下一篇:广东第二批智能建造成果巡展④ | 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搭建产业“协同桥梁”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程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程法制网 gcfzw.zgtlgcjz.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6号-58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